公司电话:

010-5360992218310002968

“国际免费午餐”项目助力中非“民心相通”

  • 时间:2021-12-03
  • 来源:未知

 

联合国2021年7月正式发布的《2021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态》(The State of Food Security and Nutrition in the World 2021)指出,非洲有2.82亿人面临食物短缺,占非洲总人口比例接近21%【1】。在9月23日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前夕,非盟发展署(NEPAD)推动非洲国家就确保公平和具有支付能力地获得粮食达成了共同立场,实现这一目标的五大途径中,居首的是“营养和学校供餐”【2】。由中国民间公益力量创办的“国际免费午餐”非洲项目可望为其提供助力。

 

“国际免费午餐”非洲项目于2017年正式开始实施,面向非洲国家困难学校的所有儿童,按每生每天总计0.3美元(约合人民币2元)的标准提供早餐和午餐。项目已累计在肯尼亚等6国20余所学校顺利开展,覆盖人数超过6000人,并已收到来自数十个国家的学校开餐申请。肯尼亚副总统办公室、乌干达教育部与项目团队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或合作协议。项目目前克服新冠疫情冲击,尽力保持运转,但在筹资和对接各界资源上亟需支持。

 

依据笔者对该项目执行团队的长期跟踪和深入交流,项目组及其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提供的信息与资料,以及国内外媒体的相关报道,本文主要介绍项目的运行状况和特点,分析非洲疫情以及筹资瓶颈对于项目的影响,并就如何动员中非各界资源支持项目发展提出建议。

  

“国际免费午餐”非洲项目开餐学校的孩子们

 

01  发展概况

 

“国际免费午餐”项目的缘起与进展

 

“国际免费午餐”的最初源头,可以追溯至在中国国内运营已历十年之久的“免费午餐”。它由《凤凰周刊》首席记者邓飞联合国内500名记者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在2011年共同发起,为中西部乡村贫困儿童提供免费的午餐。免费午餐遵守“师生同食”“就地取材”“透明公开”“村校联合”的原则,按每生每顿3元的标准(2015年起调整为4元)提供热饭菜,所有开餐学校每个开餐日都在新浪微博上公开菜品和所有开支明细。截止2021年6月,项目共募捐80343万元,在26个省市自治区的1122所学校开餐,惠及儿童超过38万人,十年来从未曝出食品或资金安全事故。项目还曾推动国务院从2011年10月起每年拨款160多亿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午餐”计划。2012年4月,“免费午餐”获得中国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国际免费午餐”的直接源头,则是因为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刘选国2016年9月从非洲考察归来后,写下《谁能拯救亚的斯十万流浪儿童?》一文,提到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很多贫困家庭孩子没有早餐和午餐。邓飞读到该文后深受触动。2016年10月,邓飞团队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简称“福基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共同发起“国际免费午餐”项目。2018年3月,三方联手设立“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分享爱公益基金”,负责项目的国内事务统筹。“国际免费午餐”并不占用国内免费午餐的资源,而是单独成为新的项目,接受个人、企业或者其它公益组织的募捐与合作,专款专用。

 

该项目在非洲的执行,由以中国留学生为主创建的非营利公益组织“造梦公益”(Dream Building Service Association,DBSA)负责。该组织由5位中国青年志愿者于2014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第二大贫民窟马萨雷(Mathare)创立,目前已拥有来自国内外高校的100余名成员和志愿者。现任负责人阴斌斌是陕西西安人,2016年毕业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2021年9月进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攻读硕士学位。“造梦公益”关注青少年教育、儿童饥饿、贫困等领域。2014-2018年,通过多渠道筹募资金和招募大批志愿者,该组织完成了对马萨雷3所小学的援建(“贫民窟造梦计划”在2016年中国公益大赛中获得大学生组金奖),并与其余22所学校建立联盟,因而拥有可观的群众基础与优秀口碑。

 

2017年3月1日,马萨雷5所学校的1103名学生吃上免费的早餐和午餐,项目成功落地。截至2020年3月,累计开餐学校为23所(当月开餐学校19所,见表1),分布于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尼日利亚、马拉维、乌干达等6个非洲国家,当月开餐总人数为6247人。

  

马萨雷贫民窟学校配餐表

 

在该项目的支持下,越来越多失学儿童返回校园,学校的入学率和学生上课注意力及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项目受到了当地公众和政府的认可,迅速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影响。肯尼亚副总统办公室与项目组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截至2019年9月底,项目组共收到了来自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数十个国家的学校开餐申请。“造梦公益”也同步发展壮大,在非洲开展数十个公益项目,每天服务人数过万,涵盖学校援建、奖学金助学金、“达人秀”、足球赛、艺术展、青年培训、区块链公益等;并且与乌干达教育部建立了合作关系。

 

“国际免费午餐”获得了中国驻非洲部分使领馆和商界侨界的关注与支持。2019年2月,驻乌干达大使馆参赞对项目在乌干达实施情况表示高度肯定和赞赏。2019年12月,驻肯尼亚使馆为马萨雷莫赛多北京小学526名在校学生捐赠一学期的早餐和午餐费用,由“国际免费午餐”协助具体实施;驻肯尼亚使馆经商公参、肯中经贸协会等出席仪式。

 

项目的相关活动还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凤凰网等国内外多家媒体的宣传报道。

 

“国际午餐项目”的运作模式

 

“国际免费午餐”非洲项目借鉴国内免费午餐成功的运营模式,同时也参考了其他供餐项目的运行模式,坚持“透明、专业、安全、高效”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凝聚国际公益组织和欠发达国家国内各个方面的力量,探索出一种可靠的开餐模式和监督模式,并就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思路。

 

开餐模式。项目运营主体主要包括执行团队、食品供应商、受资助学校三方。一是首先由执行团队与学校校长签订供餐协议。校长负责在贫民窟内寻找自己学校固定的供应商,验收每日食材并签发收据,定期向“造梦公益”提交供餐情况反馈,负责学校学生的食品安全。二是执行团队依据实际情况统一供应商食材供给价格,与供应商签署协议。三是供应商每日保质保量供货,每周末持有校长签字的收据于项目办公室进行结算。

 

项目组新近还对开餐模式进行了创新。这包括:一是“8+2”模式,由项目资助总预算的80%,本地机构或组织、学校和家长自筹20%,以加强项目的可持续性;二是“内向循环”模式:鼓励本地农民种植农作物并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向其定点采购帮助增加收入。新模式把学校、政府、公益组织、农民、社区等相关方有效结合起来,得到各方积极反馈。

 

监督方式。由项目执行团队监督、学校报告机制、报告审核、社会监督等四部分构成。一是全职执行团队轮流监督并提交报告;二是学校月末提交月度报告;三是执行团队月末对比核查监督人员记录数据及学校提供的报告,及时解决问题;四是社会监督:定期于社交媒体(微信、微博、Facebook、Twitter等)发布项目简报;邀请本地政府官员、项目执行长、本地公益组织负责人组成项目监督顾问小组进行监督。

 

拓展设想。开餐学校数量达一定规模后,酝酿实行“中央厨房”开餐模式,对食物的检测、加工、配送等实施全面集中管理,构建从田间到餐盘的食品安全链。以中央厨房为立足点吸引企业和个人参与。项目组还尝试引入免费午餐总部所在地杭州富阳区对于村镇治理的24字口诀,引导马萨雷贫民窟开餐学校师生清理学校周边环境,以激活和促进东道国各界对于贫民窟问题的认识和治理。

 

02  严峻挑战

 

新冠疫情自2020年3月起在非洲的蔓延,给项目带来了严重冲击,并且加剧了原本就已存在的筹资困难。其一,由于疫情封锁措施,执行方式不得不做出重大调整。2020年3月,由于非洲国家陆续宣布学校全面停课,项目学校暂停供餐。项目组随后决定实行“停课不停餐”,从7月起至11月,在马萨雷8所学校累计发放5361个粮食包(每个重7公斤)。2020年10月,肯尼亚学生开始复课,项目恢复了对马萨雷部分学校的供餐。其二,执行人员出行和国际旅行严重受限,志愿者也难以轮换。其三,疫情的发展仍然很不确定,项目未来如何调适和推动仍待探索。第四,受关注度下降,筹资难度加大。尽管如此,项目在应对疫情冲击方面展现了成熟性和调适能力:项目保持了运转;供餐质量有保证;以当地人为主的全职执行团队也基本保持稳定,尽管仅够勉强维持项目的运转。

 

相比之下,筹资问题直接制约着项目的实施。无论是在疫情期间还是平时,项目运营面临的主要障碍都是资金筹集的困难和筹款渠道的单一。截至2020年11月30日,项目在中国国内累计筹资约564万元,其中基金会及非营利机构捐赠占比75%(中国红十字会仅提供资金拨付渠道),公众捐赠(支付宝、新浪微博、腾讯公益等)占21%,企业捐赠占4%。项目对于基金会捐款的依赖过重,而公众尤其是企业捐赠有限,且筹款额一直不稳定(见表2)。2020年度,项目经费因基金会拨款中断而大幅减少,支付宝、新浪微博公益捐赠活动均已结束,腾讯公益虽仍在持续,但月均仅有约2000人次捐款。

 

筹款问题已成为决定开餐学校数量的关键因素。由于来款大幅减少(2020年),只能显著削减开餐学校数量以节省开支。目前仅可保证马萨雷10所学校总共3640名师生的开餐费用(年度支出约123万元,见表3)。而如果筹款有保证,到2022年可以为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总计约50所学校开餐(年度支出约500万元);到2023年可以为5-6个国家约100所学校供餐(年度支出约1000万元),并为更大规模的扩展积累更多经验。如果未来达到国内免费午餐开餐学校数量(1000所以上),则年度支出约1亿元,惠及约30万人。

 

03  结语

 

美日等国家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机构,已经面向非洲学生(学校)开展了较大规划的餐食援助计划。美国的人道主义与发展组织“新生解决方案公司”(Nascent Solutions Inc.)在美国政府支持下,已经为非洲学生提供了6000万份餐食【3】。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2004年在尼日尔的23所小学里发起的“为了所有人的学校”(School for All)项目,目前已扩展至非洲8个国家的近53000所小学和中学,除了改善学习环境,还已涵盖改善营养和卫生等领域【4】。在2015-2016学年,世界粮食计划署为西非和中非18个国家的250万名以上的孩子提供餐食;2017年,该署的学校营养餐项目覆盖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71个国家的1830万名儿童;每名儿童每天的餐费为0.5美元【5】。

 

相比之下,“国际免费午餐”非洲项目尽管起步较晚,规模不大,但它为解决非洲儿童饥饿问题摸索出了一种费用节省、质量可靠、高效率、可复制的供餐模式;在实现可持续性及进行规模性扩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中非互学互鉴激活非洲贫民窟综合治理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凝聚和培养了一支具有国际化、本地化运作经验的高素质民间公益人士队伍;为华人华侨直接、广泛、深入融入非洲社会,实现中非“民心相通”提供了有力纽带;未来可以以项目学校及其所在社群为依托,缔造一个凝聚中非各界力量、着力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合减贫支教治理发展等功能的公益“核聚变反应堆”。项目在非洲的实践,还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营养与学校供餐问题的解决及更普遍的社会问题的治理,提供有益的启示。民间公益行动与中国政府的对非国际援助相互辉映,有助于彰显大国风范和提升文化软实力。

 

但是,该项目在资金筹措、执行团队和志愿者队伍的保持与稳定、受关注度等方面亟需获得支持,需要为项目对接政商学界尤其是在非洲的华人华侨及中国企业,以动员更多资源。

 

笔者认为,中国驻非机构、在非华人华侨、中国非洲研究学界以及关心中非关系发展的社会各界,可以从以下方面为项目提供帮助:一是在项目开展基础良好的肯尼亚和乌干达提供适当支持,帮助项目渡过难关。二是在项目确定重点经营区域和国家方面适当提供指引和建议,在最初的阶段为项目团队寻找和确定开餐学校提供帮助。三是鼓励华侨华人商会、中资企业、慈善机构动员资源投入该项目(可以包班、包校,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还可以包“中央厨房”)。四是动员中国留学生、华人华侨、孔子学院师生、东道国各界人士担任志愿者,参与该项目的运营。五是组织和协调中外媒体关注项目进展,动员中非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项目投入资源。六是开展对于该项目及世界各国在非洲类似发展援助项目的比较研究,为类似项目的更好开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在中国武汉抗击新冠疫情期间,2020年2月6日,肯尼亚马萨雷贫民窟10所开餐学校的上千名师生自发共同为中国祈福

  

END

 

注释:

 

[1] FAO, IFAD, UNICEF, WFP and WHO, In Brief to The State of Food Security and Nutrition in the World 2021, Rome, FAO, pp.13-14, https://doi.org/10.4060/cb5409en.

 

[2] Kagame rallies African leaders on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 The New Times, September 08, 2021,

https://www.newtimes.co.rw/news/kagame-rallies-african-leaders-sustainable-food-systems.

 

[3] Food Security and Nutrition, Nascent Solutions Inc., 2021, https://nascents.org/food-security-and-nutrition-2/.

 

[4] The evolving “School for All” project, JICA,June 1, 2021, https://www.jica.go.jp/english/news/field/2021/20210601_01.html.

 

[5] 世界粮食计划署:《我们的愿景:实现零饥饿的五个步骤》,联合国,2021,https://zh.wfp.org/school-meals。 

  

相关链接:

 

[1] 免费午餐官方网站:http://www.mianfeiwucan.org

 

[2] 国际免费午餐官网:https://www.freelunchforchildren.org

 

[3] 国际免费午餐学校申请:

https://www.lunchforchildren.org/school-application

 

[4]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免费午餐基金:

www.cswef.org/cswef/welfarepro/detail/id/68.html

 

[5] DBSA造梦公益:http://www.dbsa-dream.com/copy-of-home

 

[6] 《肯尼亚:中国“免费午餐计划”惠及上千名贫民区儿童》,央视网,2017年3月16日,

http://tv.cctv.com/2017/03/16/VIDEwo4UCOqXyFpCugBGa1Gs170316.shtml

 

[7] 《邓飞基金会让中国公益落地美国,携留美学生改变世界》,凤凰网,2017年08月28日,

http://news.ifeng.com/a/20170828/51784162_0.shtml

 

[8] 《中国志愿者把爱心奉献给世界》,人民日报,2018年10月6日,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8-10/06/content_17655902.html

 

[9] 《跑遍6个国家给4600多个孩子送午餐,这个开挂的中国留学生还建了学校》,凤凰网

​,https://gongyi.ifeng.com/a/20181012/45189625_0.shtml

 

[10] 《央视新闻再次走进国际免费午餐项目开餐学校直播啦!》,国际免费午餐,2019年9月24日,https://mp.weixin.qq.com/s/Sh-19D83loU6vO6fB4I3KQ

 

[11] 《“我们爱中国,我们和中国站在一起”》,中国红十字会,2020-02-17,https://www.163.com/dy/article/F5J40C2O05149O6V.html

 

[12] 《非洲贫民窟里的中国“造梦者”》,新华社,2019-08-22,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08/22/c_1124909949.htm

 

[13] Young Chinese provide free lunch for poverty-stricken Kenyan pupils, China Daily, 2019-01-17,

global.chinadaily.com.cn/a/201901/17/WS5c402b95a3106c65c34e50d6_2.html

 

[14] Charity organization gives young Africans a vision for the future, China Daily, 2020-05-01,

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005/01/WS5eab7f3aa310a8b24115314f.html

 

[15] Lunch For Children, UN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https://sdgs.un.org/partnerships/lunch-children

 

[16] Li Xiaoyu, Feeding a Need, CHINAFRICA, VOL. 9 June 2017, http://www.chinafrica.cn/Africa/201705/t20170531_800097257.html

 

[17] Kagame rallies African leaders on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

The New Times, September 08, 2021,

https://www.newtimes.co.rw/news/kagame-rallies-african-leaders-sustainable-food-systems

 

[18] Rebecca Campbell, Binance's Charity Launches Blockchain Pilot For Its Lunch For Children Campaign in Uganda, Forbes, Feb 25, 2019. https://www.forbes.com/sites/rebeccacampbell1/2019/02/25/binance-blockchain-pilot-lunch/?sh=709ac65c20bb

 

 

作者石志宏为历史学博士、扬州大学苏丹研究中心教师

子邮件:bbsam@vip.sina.com,510085402@qq.com

图片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