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电话:

010-5360992218310002968

《周易》第九课 第一节——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 时间:2024-11-11
  • 来源:王胜

圆以外运之,方以内生之,天气动而地气静。一炁往来,以乾坤为包罗,以六爻为变化,阳逆则阴生,阳顺则阴退,四时成而百物生,先天造化之道,于此了了。但这个内方外圆、天动地静之道,还有秘密难言处,羲皇不能明示于人,只以六十四卦列为方圆二图而已。邵子亦不能笔书于人,只以方圆二图,合为内方外圆一图而已。羲皇非不欲示也,示之不过以卦为图,其于不可卦不可图者,不能示也。邵子非不欲书也,书之不过以内方外圆图之,其于不能方圆、不拘方圆之所以然者不能书也。 

圆以外运之”,刚柔相摩,八卦相,生成六十四卦的外圆图内方图。外圆是运用先天八卦进行排布外用,外圆指的是静,内方指的是动,就是动静相生之意。

为浊之源,动为静之基,动静相生,才是易道的真实本真有动有静才是真实本真。以静制动,以动静,以先天为主,后天为配合后天要顺从顺应先天之道

周易的变化不外天地氤氲,万物化,一来一往而已,也就是一动一静。外圆指的是动,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方指的是静,就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个动也好,静也好,都只是一炁的往来而已,就像寒暑四季的变化一样,寒来暑往,春夏秋冬,运行不息这都是一炁的变化宇宙的万物万事,都不过是一阴一阳之道也,所以古人总结为“乾坤为包罗,一切都是一阴一阳所生”。《德道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炁以为和负阴就是坤,抱阳就是乾,以为和”,指的都是这个一炁”、中炁和炁为主来变化的。

以六爻为变化六爻也叫六虚——周流六虚一切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阴阳二气的变化而已,所以这叫天地为包罗,六爻为变化六爻的变化还是阴阳的变化而已。

阳逆则阴生,阳顺则阴退”。阳逆则阴生”,图可以看到,左边乾兑离震,右边巽坎艮坤”,从左边看震卦、离卦、兑卦到乾卦,阳爻逐渐增多,震卦一阳生,到离卦到兑卦的二阳爻,到乾卦的三阳爻阳进阳逆行顺序是乾、震、离、兑、巽、坎、艮、坤数字上顺生,在卦爻的变化上为逆行,震、离、兑、乾,与数字恰好相反,所以就叫做逆生往上走叫逆,逆生的过程中阴气减少震卦二阴一阳,离卦再到兑卦二阳一阴,乾卦是纯阳无阴,这就叫阳顺则阴退。

逆行阳气越来越少,阴气越来越多,阳逆则阴生阳顺则阴退,阳气生长,阴气退,这叫阳顺则阴退阳逆则阴生,从右图中看,乾卦到巽卦、坎卦、艮卦、一直到坤卦,成为三阴,这叫阳逆则阴生 

四时成而百物生”,也就是从春天阳气不断地生长,到夏天阳气最足,到秋天阳气渐退,天气逐渐寒冷,寒气叫阴气阴气逐渐增多,到冬天阳气越来越少,天气越来越冷,阴气越来越足这就叫阳长阴消阳消阴长。物的生、长、化、收、藏,也是伴随其中万事万物都是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个自然规律。

先天造化之道,与此了了”,天地的规律就是生长化收藏,阳顺则阴退,阳逆则阴生,四时变化就定了所以万事万物的变化皆在其中,我们身国内的修炼也是一样我们体内的阳气足的时候,阴气就退了;阴气上升的时候,阳气就退了。五元——元性、元神、元情、元精、元逐渐长成,不断足,在足的过程中,后天的五物——鬼魄、识神、幽精、妄意、游魂,它们的能量气场就会下降,内身国的阴阳之道跟外界的自然之道是一样的。所以五元得正,五德足,五物自然退居次要位置,顺从五元行事,五贼自然受到制约,五贼能量自然就会下降。五物、五贼五德、五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太极模式,也是阴来阳往阴阳消长互根互用的只要是万事万物的有形之体,皆不外阴阳。三生万物以后,万物都是负阴而抱阳以为和”的,都是一炁所生、所化万物皆是我道所生、所化万事万物都遵循这个规律有五元、五德足,也有五贼、五物的足。在这个阴阳成住坏空的过程中,我们重点是能够五物五贼通过修炼,与先天五元五德归化,进入以为和”的状态,也就是进入道之弦的中央

为什么要居中呢?在我们体内达到以后,能够纵观阴阳,把握阴阳,手握乾坤,也就是把握了生死造化之机。为什么执中以后就能把握呢?大家看极图就知道了,进入模式后就知道了,居中央阳鱼和阴鱼的部分才能看清我们把握了修炼上的内身国的中道、中心、中脉的调整和眼识、耳识、鼻识舌识等六识的调整,使我们进入太极弦极图的中央,能够隐显共观,既能看到显态的内容,也能观到隐态的内容隐显共观以后,才能进入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中去,不仅将显态为学者日益”内容,就是知识,六识所知所感把这些内容能够进行认知学习而且将先天隐态中太极弦阴鱼部分的内容也能够感知把握甚至能够通过眼识、耳识、鼻识等先天六识,也就是慧眼、天耳,能够洞察了解太极弦阴鱼之中的内容。从现代物理学的角度,人类对整个宇宙空间的认知只有4%,而96%的内容并不能真正认知,但不等于它不存在。

我们通过阴阳之理的学习,能够把握阴阳,明晓顺逆造化之,使我们能够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使后天六识能够减弱,在以为和”的中道之中,能够开启我们隐态的系统,居太极中央太极弦能够阴阳共观、隐显共观,显就是肉眼、六根识神所知的内容,而先天就是五元——元性、元性、元神、元精、元所感知的内容既有显态也有隐态,隐态96%的内容和能量系统我们可以突破。

我们现在学习的目标就是明其理,旋极图的中央,万物众生都有隐显的一套系统,既有命体系统的气血骨肉、眼耳鼻舌身等肉体的显态系统,,精神、意志、魂魄、思虑五行这些隐态系统,是真实不虚存在的。我们通过易经的学习,明白人体有性命两套生命系统,是融合在一起的两套生命系统。明这个理以后,通过肉体显态系统,气血骨肉的认知,到、思虑、魂魄隐态系统的认知,从而使我们对宇宙空间天地万象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飞蝡动花草树木自然法界、生命本真规律具有一个真实的认识和把握

宇宙中的星系,比如仙女座,肉眼所观、用望远镜所观就是几颗星星,但是它有一个星座,星座就是它的象。我们内身国也是一样,肝臟我们也可以看到肝臟其中的臟象,臟象就叫青龙,这个臟也叫藏,藏着一个象也就是这个星系也藏着一个象,叫星座。我们认知就是肉体基础上的性体系统中的”、魂魄、意志、思虑这些还要搞清楚,才是我们学习易经的根本的追求和目的,所有的造化之道都是从而知的。

但这个内方外圆、天动地静之道,还有秘密难言处,羲皇不能明示于人,只以六十四卦列为方圆二图而已也不能笔之于书,只是沿用了方圆二图,合为内方外圆一图而已。羲皇非不欲示人,都是以画卦为图

邵雍也是一样,只是画了两个卦象而已,但是实质让我们明白就是参悟内动外静内静外动,动静相生,然后能够处中执外,然后进入到动静不拘周流六虚的状态。既不被动所惑,也不被静亡,然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也就是进入了中道在中道中能够观其动静往来阴阳变化,四时变换,进而能够握天地造化。只有在动静不拘的状态之中,就是不贵其师,不爱其赍;唯知乎大眯,是谓眇要”,就是我们的眼识要轻轻的眯起来,既不外观也不内观,既在外观也在内观,身心处于一个大眯的状态,就抓住了眇要《德道经》所说就是“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

因为我们不能进入,就无法把握恍惚和杳冥,就不能真正地立在太极玄的中央,而进行隐显共观、隐显共探,就无法突破后天的智障。我们明白动静不拘,阳顺阴退阴顺阳退以后就是我们后天六识若是不退,先天的五元就不能发挥作用如果以后天五贼为主,先天五德就不能发挥作用所以我们执两用中的目标就是要进入既不落于空妄,又不落于执着在这种恍惚之杳冥之内,来进行隐现两态的把握,使我们能够突破太极弦的障碍,能够进入到生命本真系统里面去,也就叫见素抱朴“素”就叫做光,在光抱朴;“朴”就是没有装饰的木头,就是道本真就是在光中能见本真,所以这就叫见素而抱朴,也就是负阴而抱阳,中以为和进入了中道,进入了一团和的状态中能够隐现共观,进入到先天人很难感知的宇宙真相中去,既能了生命的本真,也能了宇宙的本真。

所以伏羲邵雍孔子等先贤,他们为什么都在研究《易经》,从《易经》中能够成圣成真,无非就是懂得了化繁到简,到非常简单的状态之中去,能够真正的做到不贵其师,不爱其赍”,能够在“大眯”的状态中把握所谓的秘密,也就是秘密的难之处,然后能够进入到太极弦的另外一侧所以我们后天的障碍必须通过理论的学习来把握,才能进入到太极弦的阴侧中去,了解生命的真相和本真。

以为和”,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能真正抓住它的秘密就是不能真正了解《易经》的本真,不能执中不能执中,自然就不能用两阴阳用不起来。有的人执着于阳,有的人执着于阴。执着于阴或者执着于阳都失于有误,“孤阳不生,独阴不长,不能真正地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