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形圆,阴阳合一,五行一炁,无为顺生自然之道”。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这就是河图的圆形图,它是阴阳合一的,“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十”为阴,它是阴阳和合的。前面课程把此图做成了一炁流行旋极图的模式,“中五”在四象中间,然后形成了一个阴阳合一、阴阳合静的旋极模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四象和合”、“五炁朝元”、“五行攒簇”的状态。
河图顺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这样一个顺生的无为之道,“顺生无为之道”就是没有后天人欲,五贼——“喜怒哀乐欲”,在河图状态下虽然有“喜怒哀乐”的发生,但是都处在一种先天合道的状态,不是说没有后天“喜怒哀乐”,而是以先天为主,充满着法喜、法乐,而不是后天虚伪的五贼——“喜怒哀乐欲”肆意妄为。
“无为顺生自然之道”,先天的五行是元性、元神、元精、元情、元炁,先天五行、五元、五德,阴阳和合模式叫河图,河图是无为顺生状态,为什么是顺生呢?当我们进入到一种虚明状态时,与道融合为一,道的化生就是“成住坏空”,散则成炁,聚则成形,与道同在,天地有坏我无坏。
“天生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但是天之合在于左,地之合在于右,天道有生就有合,地道也有生就有合,人道也有生就有合。但是进入五行一炁,太虚无名的状态时,它就是进入了一个天地的“成住坏空”,有生有灭,“天地人”三才的有生有灭。道性就是我们的真性,也叫佛性,它是不会随之流转,但是会随着四象,天地“成住坏空”的变化,可以在变化中存在,但是自己并不会因为有变化而发生改变,这叫“先天顺生”,也叫“散则成炁,聚则成形”,散就是外有的状态,“聚则成形”就是先天本来真性的虚明、道精一炁的状态。
所以说天地有坏我无坏,就是“无无既无”后面的那一个“无”,就是“湛然常寂”、“寂灭涅槃”、“寂无所寂”的状态,也就是湛性,“湛兮,似或存”,湛然常寂,这叫“自然无为之道”,就是自己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本来就是这样一个道性、道,我就是道,道就是我,这个“我”指的是真我,而非我们后天人道的我,先天大道之行的真我,把人道和天道的真我要搞清楚,也就是天道的真我,现在讲就叫元神,进一步神化,就叫圣神、玉神,后天的人道就是我们的人心。
进入先天河图圆形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四象和合”、“五行攒簇”,一炁流行的状态,四象都可以“归中”,归到中间这一点上,这叫五行一炁、“五炁朝元”,我们要破了这些名词的象,把这些道学的专业名词搞清楚,这样我们就可以很轻松的解读先辈们留下的经典著作。
“洛书形方,阴阳错综,五行克制,有为逆运变化之道,这就是洛书。”
洛书是“戴九履一,二四为肩,三七为腰,六八为足,五居中央”,还有十没有表示出来,“十己土”隐散、散化在了五行、九宫、后天之中去了。
洛书指的是后天人道,所以它隐散在这其中,这叫后天的洛书,它有阴阳错综,五行克制,三和八错位了,先天卦“三八”在左,在洛书中“三震”居正东方,“八艮”居东北方,“一坎”居正北方,“六乾”居西北方,“二坤”居西南方,“四巽”居东南方,“九离”居南方,“七兑”居西方,所以出现了“错”,按照前面讲过的模式,“四九”位南方,“二七”位西方,就叫“金火同宫”、“阴阳错乱”,但是错中又有综整,就是前面讲过的“阳水”克“阴火”即“北方水”克“西方火”,“西方火”克“南方金”,“南方金”克“东方木”,“东方木”克“中央土”,“中央土”克“北方水”,形成了这样一个逆克的状态,在逆克状态中变化就形成了一个综整的效果。
综整怎么整?就是“天一水”克住了“二丁火”,“天一生水”的真水克住了后天识神的“二丁火”,然后“阳七火”就可以上升,元神主事,然后“火克金”,“七丙阳火”克“四辛阴金”,阴金就叫鬼魄,鬼魄克住以后,阳金——“九庚金”就发挥作用,然后“金克木”,阳金克“八乙木”,“八乙木”克住以后,使“三阳木”阳炁能量上升,阳性的三就是仁德,也叫甲木,甲木再克“中央十己土”,“十己土”克住以后,“戊土”——真信升起,信土就可以克北方“六癸水”,“六癸水”克制以后,“一壬水”——真水上升,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相克的模式,相克中形成了综整的效果,形成了五行逆克,有为变化之道,重点就是发挥我们人道的作用,在于我们人心的把握就可以做到。
我们修行重点修的是后天人心,战战兢兢修人心,心修归化到先天五行状态,然后能够“七返九还”、“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就是“三甲木”——仁德,克制“十己土”,“十己土”被克制以后,戊土——真信产生,“戊土”克住“癸水”,“癸水”被克住以后真精就能够得以保养,真精得到保养以后,“一壬水”——真水就会上升,“水克火”,把假火——“二丁火”克住以后,“七丙火”——真火就会产生,真火就叫礼德。
《论语》中“克己复礼”来源于后天的洛书,把洛书弄懂以后,“克己复礼”的根本意思才能够真正理解,孔子五十岁以后读易经,真实不虚的把易道搞通了,然后才达到了圣人的境界,晚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然后进入一个至圣的境界。
洛书的变化之道我们一定要弄明白,就是人道如何修,要制住我们的六根、五贼,从性体上讲,就是制住游魂、鬼魄、妄意、浊精、识神。六根就是“眼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鼻不妄嗅,舌不乱尝”,前面也把口诀教给大家了就是,“舌不乱尝神归心,鼻不闻香魄归非,眼不外漏魂归肝,耳不妄听精归肾,四肢不漏意归脾”。通过口诀来制约我们的六根,通过六根的修持和我们后天对六识的把握,使得它能够重整回到先天河图的状态,真正形成一个返先天,在河图中才能够顺生,形成一个新的“和合四象,攒簇五行”的状态,这就是“洛书形方,阴阳错综,逆克之道”。